RSS订阅

水生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水生动物
  • 小小金鱼并非人类的掌上明珠。我们毫无顾忌地大声拍打它们的窗户;还时常忘记清洗鱼缸,然而清洗鱼缸也是金鱼的噩梦,它们会被转移到一个随意堵上的碗槽里;甚至直到驾鹤西去,也只是被丢进马桶里随缘冲走。甚至比流浪汉的待遇都要矮上一头。
  • 在斑马鱼体内植入人类肿瘤,建立斑马鱼 - 人类癌症移植模型,这条鱼就能帮助癌症患者试药,看看哪种药物对某位患者最有效。相比传统的实验鼠,斑马鱼堪称“水中小白鼠”,在药物筛选上具有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优点。
  • 金鱼及其野生鲫鱼“亲戚”能在无氧环境中生活5个月,现在人们知道了原因。近日,刊登于《科学报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800万年前的一次基因变异让金鱼的祖先获得额外的基因,进化出了“酿酒”功能,这让它们能在无氧环境中生存很长时间。
  • 萧崇德博士 200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渔业科学博士专业,之后分别在台湾中央研究院与新加坡 IMCB 担任博士后研究(2003-2006), 2007年起任教于中原大学,目前职位是生物科技系副教授。
  • 最近,研究者们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发现了神经纤维再生的关键分子,这一发现将为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具体地,这一发现将为脊神经损伤后大脑与肌肉之间连接的重建提供帮助。
  • 中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 22 日在厦门举行的中国深海大洋生物资源探测开发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大洋生物资源勘探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已建成世界库藏量最大和种类数最多的海洋微生物资源库。
  • Cell Research|德国马普心肺研究所的Magadum和他的同事们利用斑马鱼模型,通过一种经过改进的基于Fucci的细胞周期筛选系统,发现了PPARδ的激动剂Carbacyclin具有刺激心肌细胞增殖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学习院与美国国立卫生学习院合作,成功研发出新型双光子激发的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系统,该系统同时具备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功能和大深度三维成像能力,使光学超分辨成像深度推进至破纪录的250微米。
  • 空气污染是全球重大的环境卫生威胁,而颗粒物(PM)是空气质量和监管手段中最被广泛接受的指标。 2013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室外空气污染物和PM特别分类为第1类人体健康致癌物(Loomis等,2013)。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室外空气污染每年造成370万人过早死亡,主要原因就涉及细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为2.5μm的颗粒物质PM2.5)…
  •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脊椎模式生物,近年来在人类疾病模型中已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人类骨疾病模型的研究中已显示出优势,如在疾病的相关基因及其功能表达和药效筛选评价等方面。这对于在骨疾病领域发挥特色疗效的传统医药而言,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斑马鱼在骨质疏松、骨折、骨关节炎等常见骨疾病中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以便给未来的临…
  • 近日,据英国媒体报道,一项重大研究发现,英国河流里的鱼儿被排入河道里的包括女性避孕药在内的各种人造化学物质污染,导致一些雄性鱼长出了卵巢组织。也就是说,鱼变性了。
  •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一篇题为“Multi-organ toxicity induced by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in zebrafish(Danio rerio) model”的文章在《Chemosphere》(影响因子4.2)杂志上成功发表,环特生物有幸参与其中,见证PM2.5对斑马鱼多个器官所造成的危害。
  • 外来体介导的细胞间通讯现已成为人类健康和疾病研究中的新兴领域,《Cell Research》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斑马鱼神经元可通过分泌外来体-miR-132来远程调节血脑屏障的完整性。
  • 在诸如癌症、糖尿病、风湿病和中风等疾病中, 通常会存在因血管发育障碍加剧病情甚至阻碍治疗的情况。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现在显示血管如何正常地改变其大小以产生功能性循环系统,以及如何发生疾病期间的血管畸形。
  • 遗传性儿童肾脏疾病一个新基因已被确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是这个研究团队的一部分,他们在斑马鱼实验中的发现将改进基因检测的方式,并为未来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RPKD)的治疗提供线索,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Genetics。
首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 共807篇文章/共54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