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疾病与药物研究

  • 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修正了患者机体干细胞中引发失明的基因突变,相关研究结果或为后期开发个体化治疗眼部疾病的新型疗法提供了新的线索。
  • 本月国际学术期刊《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宋建国研究组题为TUFM downregulation induces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invasion in lung cancer cells via a mechanism involving AMPK-GSK3β signaling 的最新研究成果。
  • 近日,《英国医学期刊》(BMJ)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癌症筛查可能降低已患某种特定类型癌症的人群死亡率,但不能降低总体死亡率。这一结论再次掀起了“癌症筛查究竟能否挽救生命”的讨论。
  • 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400万名白血病患者中有近50%是儿童,且儿童白血病每年新患病人数约为16000至20000例,是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本文汇总了近年来白血病新药的研发进展情况。
  • 目前,德国科学家通过DNA分析得出一项结论,黑死病细菌可以寄生在某种宿主体上,潜伏数百年最终爆发。
  • 最新一项报道称,在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现几个关键的突变基因,包括TNK2和TNR有稀有突变。在12个家系中,这两个基因有9个突变位点。这项研究为深入研究帕金森病的致病基因提供依据。
  • 近期据外媒报道,引起发烧的免疫反应可能同时也激活了神经系统,体温升高可能有助于治疗自闭症和癌症。
  • 哈佛大学科学家与丹麦和芬兰研究员合作进行的研究发现,至少有22种癌症属于遗传疾病,会在家族之间世代相传。
  • 据最新一期《细胞》杂志报道,加美两国联合团队开展的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乳腺癌细胞功能调查分析,发现了数十种现有药物的新用途、药物开发新靶标及新药物组合。此项研究成果也可用来开发其他癌症的候选新药及阐明癌细胞的抗药机制。
  • 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悉,该所惠利健研究团队与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丁义涛团队等成功设计出全新的基于“hiHep细胞”的生物人工肝系统,可显著提升肝衰竭猪的存活率,并有望延续肝衰竭患者的生命。相关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研究》。
  • 人类感染H7N9和H5N1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病例呈散发性分布,目前针对环境因子与上述两种病毒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较少。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分析该类病毒的环境影响因素,并分别对H7N9和H5N1的感染病例进行了比较分析。
  • 北京时间1月15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研究团队的文章“Ebola Viral Glycoprotein Bound to Its Endosomal Receptor Niemann-Pick C1(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结合内吞体受体NPC1的分子机制)”,从分子水平阐释了一种新的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第五种机制),这种新型机制与之前病毒…
  • IL-37属IL-1家族细胞因子,最初发现时被命名为IL-1F7,具有5种不同的亚型(IL37a~e)。
  • 研究血栓通胶囊对冠脉结扎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 如果你想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迷你大脑,那么你现在可以去找科学家要配方了。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方法,可以以相对便宜的造价造出大脑模型,并在其身上其测试药物,取代实验室鼠。
首页 上一页 238 239 240 241 242 下一页 尾页 共3976篇文章/共266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