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疾病与药物研究

  • 美国宾州大学神经科的Corey T. McMillan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尝试用MRI替代脑脊液检查对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鉴别,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2月27的Neurology杂志上。研究结果发现:MRI可以替代脑脊液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筛查AD和FTLD病理机制的非侵入性操作。
  •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Hickson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沈华浩教授团队联合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2日《Nature》上。
  •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动物病原监测与流行病学研究创新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一个新的病毒核酸模式识别受体-RNA解旋酶19A,并阐明了该受体识别病毒核酸,激活炎症小体,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于2015年11月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免疫学杂志》上。
  •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对于人类而言,自然选择或许更倾向于使得祖父母获得遗传保护而抵御痴呆症的发生,老年阶段维持较好的认知和记忆能力或许会促进老年人传播他们的智慧,并且关爱子孙们,同时痴呆症的老年人却跟需要照顾自己。
  • 科学家们发现了癌细胞内的一个“主控开关”,其似乎压制了正常的应激反应,让癌细胞能够在通常致命的条件下生存下来。这一机制有可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癌细胞能够在它们快速分裂及代谢超速运转时承受住巨大的压力。
  • 国际病毒学研究知名期刊《Antivira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动物疫病防控”创新团队赵建军研究员的研究论文。
  • 一项日前发表于《科学》杂志的研究发现,尽管一些类型的感染似乎降低了女性的生育能力,但有证据表明,感染了蛔虫的女性拥有更多孩子。
  • 英媒称,世界首例抗衰老药将于明年进行临床试验,试验结果可能让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等疾病成为遥远的回忆。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方法,能将人体干细胞转变为视网膜神经细胞,这是一种位于视网膜内能将视觉信号传递给大脑的神经细胞。这类细胞的死亡或者紊乱能引起视力丧失,譬如青光眼和多发性硬化症(MS)。
  • 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教授唐睿康研究团队、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凌团队及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秦成峰团队联手完成了这项研究。
  • 维也纳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家Leopold Eckhart及其工作组对31亿年前的人类和海归的基因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发现人类和海龟的特征皮肤蛋白基因相同,这源于两者有共同的祖先。
  • 近日,瑞士医疗科技旗下Debiotech公司同两个瑞士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开发出了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新一代人工胰腺,研究者旨在通过利用一种微机电系统来控制胰岛素泵从而改善自动胰岛素运输设备的准确性,他们利用一种算法,根据测定患者机体的血糖水平、患者的时间以及调整胰岛素泵输注速率的预期活动来评估患者的需求。
  • MERS病毒致死率高吗?
  • 目前,为了降低成本,加快时间,大部分癌症基因检测仅分析癌症组织,并不分析生殖细胞DNA。这样做可能会导致误诊误断。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探讨。
  • 近期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HER2错义突变并不能导致基因扩增或蛋白质过表达,因此往往被归为HER2阴性。目前,关于HER2靶向药物能否作用于此类突变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首页 上一页 240 241 242 243 244 下一页 尾页 共3976篇文章/共266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