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疾病与药物研究

  • 该所研究员魏滨带领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王红艳研究组通力合作,在炎症相关的人类疾病及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 SAMHD1是宿主限制性天然免疫分子,主要在髓系细胞及静息CD4+T细胞中表达,通过降低胞内dNTP水平限制HIV-1的复制和感染。
  • 纽约 -- (美国商业资讯) -- 专注于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及慢性HBV与丁型肝炎病毒(HDV)联合感染患者的私营生物制药公司Replicor Inc.在PLOS ONE杂志上发布的临床前数据显示,核酸聚合物(NAP)对HBV感染具有治疗效应(http://dx.plos.org/10.1371/journal.pone.0140909)。
  • 通过梯度照射建立了小细胞肺癌NCI-H446的耐放射亚株NCI-H446-R,与亲本细胞相比放射生物学参数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成果为研究小细胞肺癌放射抗拒及耐放射逆转提供了新的细胞模型。
  • 通过对大鼠胃黏膜急性损伤酒精模型的全面分析,针对现行方法中评价方法的缺点,根据病变特点及病理学检查的原则和半定量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统计学方法等信息化处理,进行方法学探讨。
  • 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一种天然存在的类固醇化合物制成的眼药水能够有效缓解小鼠的白内障症状。这项研究,加上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另一项类似的研究,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手术或许不再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途径。
  • 上周在剑桥举行的EmTech会议上, Editas公司CEO Katrine Bosley 表示,该公司计划在2017年开启CRISPR治疗失明的临床试验。如果Editas执行该计划,那么这项研究将是CRISPR编辑人类DNA的首个例子。
  • 通过RT-PCR方法建立小鼠脑脊髓炎病毒,由于TMEV GDVII株RT-PCR方法能够高效的检测小鼠组织中的病毒感染,可作为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有力补充。
  • 9月28日,国际学术期刊Vaccin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疫苗中心黄忠研究组的研究论文。
  • 今天康奈尔、哈佛、冷泉实验室的科学家联合在《科学》杂志发表一篇文章宣布生理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选择性杀死KRAS或BRAF变异的结直肠癌细胞,并显示高剂量在小鼠模型有效。
  • 最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袁增强等人在著名期刊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c-Abl–p38α signal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PTP-induced neuronal death”的研究报告,介绍了他们关于c-Abl-p38α信号在多巴胺神经元死亡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成果。
  •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吉龙领导的研究组在流感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成果:继先前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NRAV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的调控作用后(Cell Host & Microbe, 2014; 16(5):616-626),该研究组最近发现,一类名为Vault RNA(vtRNA)的宿主小非编码RNA在流感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 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显示,这种肾状结构可用于药物毒性筛选、遗传疾病建模以及特定肾脏细胞治疗来源。
  • 科学家日前发现,一种哮喘药能让实验鼠大脑重获新生,并且使年迈老鼠在记忆和认知测试中表现得和年轻实验鼠一样好。这种药物还能刺激新的大脑细胞产生。
  • 据《路透社》报导,2014年有110万人死于结核病, 同一时期,全球有120万人死于艾滋病,其中有40万人同时染有艾滋病和结核病。
首页 上一页 241 242 243 244 245 下一页 尾页 共3974篇文章/共265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