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疾病与药物研究

  • 英国科学家近日在开放期刊《基因组生物学》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从65岁健康老人体内选择了共有的150个RNA基因,开发出判别“健康老人”的基因标记工具。这一基因标记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老年化后的患病风险,对一些老年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 “卫生假说”认为儿童早期接触越多感染,日后患过敏性疾病概率越低。反过来讲,儿童接触灰尘、微生物的几率降低,则会增加他们患过敏或哮喘等疾病的可能。为进一步解释该理论,科学家最新发现一种关键酶,A20,能有效防御过敏、哮喘等疾病。
  • 令人欣喜的是,近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癌症的早期诊断、肿瘤的早期成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成功研发新型光学—核素多模融合分子影像成像技术。这种先进的技术,相比目前的医学成像技术,其灵敏度和分辨率有着极大的提升。
  • 武汉病毒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石正丽、严兵研究组通力合作,联合开发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埃博拉病毒快速检测试纸条和埃博拉病毒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并于近期在法国里昂P4(生物安全等级4级)实验室获得验证。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常见的基因突变如何引发大脑损伤相关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额颞痴呆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院士带领的学术研究团队,历经20余年的科学研究,首次发现五味子衍生物中具有强抗艾滋病毒的活性。并首次发现系列“五味子降三萜”类化合物,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 《自然—通讯》近日在线发表了一种有潜力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疫苗。这种疫苗在小鼠和猕猴身上成功展现了可对这种冠状病毒的约旦N3毒株产生免疫力。
  • 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失明原因,而现在最佳的治疗方法只有手术。本周英国《自然》杂志在23日公开发表的一项视力研究中,中国和美国的研究团队展示了全新的治疗方法,通过一种眼药水可以提高患有白内障的狗的晶状体透明度。
  • 一项新的研究这表明,对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或许比我们之前想的更顽强。
  • 如果有一天,医生面色沉重地告诉你:很不幸,你患上了癌症。你肯定会感到震惊不已。就在你不知所措的时候,医生接着又说了一句话:但是也许我们不需要进行治疗。估计多数人又会认为医生是在开不合适的玩笑。
  • 尽管50多年前人们便首次描述出了疟疾与Burkitt淋巴瘤之间的联系,然而关于寄生虫感染让免疫细胞发生癌变的机制却一直是个谜。在8月13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研究人员在小鼠中证实在长期对抗恶性疟原虫的过程中,B细胞DNA变得容易发生致癌突变。
  • 疫苗可以指导机体免疫系统来抵御特定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因此,每年都挽救着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然而,矛盾的是,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疫苗有时可能会导致更危险的病原体形成。
  • 在我们体内微生物的数量是人类细胞的10倍。科学家们将所有的这些细菌统称为微生物群(microbiota)。在某些情况下,病原菌可引起感染性疾病。但这些微生物也可以保护我们免于罹患某些疾病。
  • 最近,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美国纽约州立水牛城大学(UB)的研究人员,从人类成纤维细胞(产生人体内结缔组织的细胞)制备了人血清素神经元。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七月二十八日的Nature子刊《Molecular Psychiatry》。
  • 无论是痣,还是黑色素瘤,都来源于皮肤的黑色素细胞。BRFA基因突变导致黑色素细胞扩增,从而出现良性的痣和恶性的黑色素瘤。正常的痣,当黑色素细胞群达到几毫米后细胞会停止扩增。这是为什么呢?
首页 上一页 243 244 245 246 247 下一页 尾页 共3974篇文章/共265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