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信息发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构建基于体表神经源性渗出反应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病情分级模型研究

2024年10月21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24年第8期 作者:林栋 齐诗仪 林锦文 王世豪 林丽莉 责任编辑:lascn
摘要:构建不同浓度梯度盐酸诱导下的急性胃黏膜损伤(acute gastric mucosal injury,AGMI)大鼠模 型,并探讨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及剂量的伊文思蓝( evans blue,EB)对大鼠生存率及体表渗出情况的影响。

目的 构建不同浓度梯度盐酸诱导下的急性胃黏膜损伤(acute gastric mucosal injury,AGMI)大鼠模 型,并探讨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及剂量的伊文思蓝( evans blue,EB)对大鼠生存率及体表渗出情况的影响。

方法 (1)将 Wistar 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配到 5 个组:150 ~ 180 g 组、180 ~ 200 g 组、200 ~ 250 g 组、300 ~ 400 g 组以及 400 ~ 500 g 组,并进一步根据盐酸浓度分为 8 个亚组,具体浓度为: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 mol / L 盐酸组以及以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共 40 个小组,每小组 3 只,共计 120 只。 评估各组大鼠造模后 24 h 生存率,并 分析体重和盐酸浓度对大鼠生存情况的交互关系。 在确定 5 个梯度盐酸浓度的基础上,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 色法观察胃黏膜镜下的病理变化。 (2)选择(1)结果中适合制备的最高盐酸浓度制备 AGMI 模型,随后,将大鼠随 机分配到不同的 EB 浓度和剂量组中,具体分组:EB 1(0. 5%,0. 4 mL)组、EB 2(1%,0. 1 mL/ 100 g)组、EB 3(1%, 0. 2 mL/ 100 g)组、EB 4(2%,0. 1 mL/ 100 g)组、EB 5(2%,0. 2 mL/ 100 g)组、EB 6(5%,0. 1 mL)组,每组 5 只,共 30 只。 评估注射 EB 后 24 h 内的生存率和体表渗出程度。

结果 (1)AGMI 大鼠造模后症状随着盐酸浓度升高而加 剧,0. 65 mol / L 和 0. 70 mol / L 在各体重组中的 24 h 生存率均为 0%。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表明,不同盐酸浓度组 大鼠的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 001),且盐酸浓度与体重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大鼠的存活时间产生显著影响 (P < 0. 001),确定的 5 个梯度盐酸浓度为 0. 40、0. 45、0. 50、0. 55、0. 60 mol / L。 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AGMI 大鼠胃 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随盐酸浓度升高而加剧。 (2)0. 60 mol / L 盐酸制备的 AGMI 大鼠,尾静脉注射 5% EB(0. 1 mL)后 24 h 生存率仅为 40%。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结果显示,EB 不同浓度和注射量下 AGMI 大鼠的生存率无显 著性差异(P > 0. 05)。 体表渗出情况分析显示,EB 1 组大鼠皮肤和眼睛颜色变化较淡,体表渗出点较少,而 EB 4 组、EB 5 组大鼠皮肤颜色和渗出情况较明显。 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证实,EB 3 组、EB 4 组和 EB 5 组大鼠的体表 EB 渗出点数量显著多于 EB 1 组(P < 0. 05,P < 0. 01)。

结论 盐酸造模能够实现多个精确浓度梯度的设置。 禁 食后体重为 180 ~ 200 g 范围的大鼠,灌胃 0. 40 ~ 0. 60 mol / L 浓度可有效制备 AGMI 模型。 尾静脉注射 2% EB (0. 2 mL/ 100 g),将有利于开展 AGMI 大鼠体表 EB 渗出点分布特征随时间和病情变化的研究分析。

阅读原文:构建基于体表神经源性渗出反应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病情分级模型研究.pdf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