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桦褐孔菌提取物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 2,4,6-三 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模型。 48 只 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桦褐孔菌提取物低(200 mg / kg)、中(400 mg / kg)、高(800 mg / kg)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美沙拉嗪,225 mg / kg)。 药 物干预 1 周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 组织病理变化;ELISA 检测大鼠血清中 IL⁃1β、IL⁃6 和 TNF⁃α 炎症因子水平。 取对照组、模型组及桦褐孔菌提取物 高剂量组的结肠组织,采用非标记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的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最后采用 Western blot 和 RT⁃qPCR 对关键蛋白进行验证。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提取物中、高剂量组的 DAI、CMDI 及 HE 染色评分显著降低(P<0. 05 或 P<0. 01),其血清中炎症因子 IL⁃1β、IL⁃6 和 TNF⁃α 的含量也显著 降低(P<0. 05 或 P<0. 01)。 蛋白质组学显示,桦褐孔菌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间有 199 个差异蛋白(DEPs),其 中 63 个 DEPs 与 CD 相关,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 63 个 DEPs 要涉及 NOD 样受体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坏死性凋 亡等多条通路。 Western blot 和 RT⁃qPCR 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 Vdac1 和 Trpv2 的蛋白和 mRNA 水平,与蛋白质 组学结果一致。
结论 桦褐孔菌提取物可能通过干预 Vdac1、Trpv2 的表达,调节 NOD 样受体信号通路、钙信号通 路和坏死性凋亡,从而达到治疗 CD 的效果。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