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势法兔骨质疏松症模型
1.造模材料 动物:新西兰兔雌性,5月龄,体重2.0~2.5kg;药物:戊巴比妥,庆大霉素;器械:DPX-MD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AGS-10KNC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
2.造模方法 将新西兰雌兔随机分为手术组和伪手术组。以30mg/kg体重行耳缘静脉注射30%的戊巴比妥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剪去兔下腹部毛,消毒,铺巾,由腹部正侧切口打开腹腔。手术组全部摘除双侧卵巢,关闭腹腔。伪手术组打开腹腔并找到卵巢后即关闭腹腔。术后3天内肌内注射庆大霉素1万u/kg,每天2次。术后兔定量喂食(30g/d),自由饮水,饲养温度20~25℃,相对湿度为40%~70%。
3.造模原理 去势法是通过摘除双侧卵巢造成其雌激素缺乏而形成骨质疏松,其机理类似于人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4.造模后的变化
(1)体重及子宫重量变化:手术组术前平均体重为2.36kg,术后1、2、3个月分别为2.54kg、3.12kg和3.76kg。伪手术组术前平均体重为2.35kg,术后1、2、3个月分别为2.58kg、2.91kg和3.34kg。虽然两组平均体重术后各期均较术前有所增加,但手术组比伪手术组增加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手术组的子宫平均重为5.25kg,而伪手术组为14.03kg,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组织学变化:病理切片显示:手术组髋骨皮质变薄,小梁稀疏纤细,宽度显著变窄,部分小梁断裂呈扣状或棒状样改变;髓腔相对扩大,骨量明显减少。小梁周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未见明显活跃改变,但哈佛氏管多而扩大且破骨陷凹增多,胫骨钙化骺板上下区骨小梁纤细、稀疏,髓腔增大。伪手术组髋骨骨小梁丰富、粗大,局部小梁呈板片状结构。皮质较厚,陷窝不多,骨量丰富。胫骨骺板钙化,多数消失。钙化骺板上下区骨小梁粗大,排列密集,骨量丰富。
(3)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变化:手术组术前AKP平均值为121.4U/L,术后1个月为116.6U/L,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2个月为130.2U/L,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3个月为156.0U/L,差异具有显著性。伪手术组术前AKP平均值为126.2U/L,术后1个月为124.8U/L,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2个月为122.6U/L,差异无显著性:术后3个月为119.6U/L,差异无显著性。
(4)胫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变化:手术组术前胫骨平均骨密度为0.292g/cm2,伪手术组术前胫骨平均骨密度为0.290g/cm2,两者相差0.6%。手术组术后1个月为0.288g/cm2,伪手术组为0.315g/cm2,相差8.6%。手术组术后2个月为0.281g/cm2,伪手术组为0.370g/cm2,相差24.1%。手术组术后3个月为0.254g/cm2,伪手术组为0.448g/cm2,相差43.3%。
(5)股骨生物力学测定:手术组股骨的平均弯曲破坏载荷(Pb)为219.7N,伪手术组为281.7N,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手术组股骨的平均最大拉伸长度(Lmax)为3.63mm,伪手术组的为1.90mm,差异具有显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