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病结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
1.造模材料 动物:大鼠Wistar种,雌性,体重180~200g;器材:无菌小手术器械一套,两脚规一个,注射器、鼠固定板,显微镜,超净台及2%碘酒,75%酒精,1%戊巴比妥,子宫营养液(戴克隆液)。
2.造模方法
(1)实验动物处理:取雌性大鼠,每天定时作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观察动情周期。选择动情周期4~5天,并连续有2个以上正常动情周期的大鼠,在第3个动情周期的动情期(阴道涂片为大量无核角化细胞时,下同),将大鼠分别进行手术。
(2)模型复制
1)手术过程:无菌条件下,以1%戊巴比妥(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固定大鼠四肢及头部于鼠板上,腹部剪毛,常规消毒皮肤,于下腹部正中靠左上方做一长约1.5cm的切口,挑出左侧子宫角,结扎子宫系膜上的血管,再结扎需切除的子宫段的两端,切取1.5~2cm长的一段子宫组织。
将切下的子宫组织放在装有灭菌的子宫营养液的玻璃皿中,用眼科剪及镊子将子宫内膜与肌层分离,然后切取5mm×5mm大小的内膜组织片段2块,将上皮层对着腹壁,用缝线固定于卵巢周围的脂肪组织中和(或)腹壁内侧面。术毕,缝合腹壁及皮肤、消毒、常规饲养。一般手术后3~4周即形成EM模型。
2)肝郁造型:术后4~5天,伤口基本愈合后,再以0.1%肾上腺素0.15ml/只,作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4次。3周后,动物即开始出现明显“肝郁”证,表现为动物易激怒,相互争斗,撕咬,不易捕捉,捉时尖叫,毛色枯黄,尾部呈棕红色或灰红色,或有鳞片出现;病理切片: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网状带细胞脂质空泡明显增多。整个造模时间为一个月左右。
3.造模后一般变化 术后2~3周,移植物已成活,但体液量减少。术后4周,移植物呈小囊状包块,表面被有结缔组织及血管,内有清亮的积液,呈白色或淡黄透明,或暗红色。病灶4周和8周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卵周病灶三径之和如下:
造模组Ⅰ(4周)的腹壁病灶为(11.95±4.95)mm,卵巢周围病灶为(26.70±8.19)mm;造模组Ⅱ(8周)的腹壁病灶为(12.80±4.00)mm,卵巢周围病灶为(26.96±3.32)mm。Ⅰ、Ⅱ组腹壁病灶之间,卵巢周病灶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4.造模后生化变化 造模组Ⅰ(4周)大鼠血清E2的含量为(19.22±1.81)pg/ml,P的含量为(6.45±1.36)ng/ml;造模组Ⅱ(8周)大鼠血清E2的含量为(31.56±9.94)pg/ml,P的含量为(7.07±1.48)ng/ml。模型鼠8周时血清E2含量明显高于4周时,而血清P含量无明显异常。
5.造模后病理变化 光镜:术后4周移植卵巢周围的病灶,内膜上皮细胞覆衬于囊壁内表面,细胞高柱状,分泌物多,为大量过碘酸.雪夫反应(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 PAS)阳性物质、腺体少。术后8周,病灶内膜呈乳头状突向腔内,可见分泌物,部分有炎细胞混合存在。腹壁病灶内膜上皮低矮,有的扁平,积液少。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均有大量脂性空泡出现。卵巢间质显著充血,黄体出血,正位子宫内膜腺体呈增生期改变。肝脾组织无异常改变。电镜:异位腺上皮细胞表面有较发达的微绒毛,细胞器较丰富,部分线粒体较大,核圆而规则。8周时仍无明显变化。电镜下的正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未见显著改变,与正常大鼠子宫内膜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