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信息发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肝螺杆菌感染引起VDR-/-小鼠炎性肠病相关肠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机制探讨

2025年03月27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25年1期 作者:吴志浩 曹舒扬 周正宇 责任编辑:lascn
摘要:利用肝螺杆菌 (Helicobacter hepaticus,H.hepaticus) 致维生素 D 受体 (vitamin D receptor, VDR) 缺陷小鼠肠纤维化,构建炎性肠病模型,初步探究其病理特征及发病机制。

目的 利用肝螺杆菌 (Helicobacter hepaticus,H.hepaticus) 致维生素 D 受体 (vitamin D receptor, VDR) 缺陷小鼠肠纤维化,构建炎性肠病模型,初步探究其病理特征及发病机制。

方法 用 2×108CFU 的 H. hepaticus菌液灌胃野生型和VDR-/-雄性小鼠各5只 (分别命名为WT和VDR-/-小鼠感染组),隔天1次,连续3次;同 时设立未感染对照组,即野生型和VDR-/-雄性小鼠各5只,灌胃等体积PBS。最后一次灌胃后第7天检测小鼠感染情 况,确认感染后每周称量1次小鼠体重。于确认感染后第16周时剖检小鼠,采集并测量结肠组织长度,取粪便检测 含水量;将结肠组织分成4份,一份做石蜡切片用于HE、阿尔辛蓝-过碘酸希夫 (alcian blue-periodic acid Schiff, AB-PAS)、Masson 和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染 色,一 份 提 取 DNA 后 使 用 实 时 荧 光 定 量 PCR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FQ-PCR) 检测H.hepaticus定植水平以判断感染效果,一份提取RNA 后采用反转录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 法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另一份提取蛋白后采用蛋白 质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 (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 和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 -33表达 水平。

结果 所有感染组小鼠经灌胃3次后均成功感染H.hepaticus。与VDR-/-小鼠未感染对照组相比,VDR-/-小鼠 感染H.hepaticus 16周后体重明显减轻 (P<0.05),并出现肠道出血情况,粪便含水量显著多于未感染对照组和 WT小鼠感染组 (P<0.05)。与WT小鼠感染组相比,VDR-/-小鼠感染组的结肠组织经HE染色显示炎性细胞浸润, AB-PAS染色显示肠腺萎缩不规则、腺泡减少,Masson染色显示胶原面积增多。RT-PCR显示VDR-/-小鼠感染组的结肠 组织中IL-6、IL-33、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和α-SMA等炎症及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转 录水平比WT小鼠感染组明显升高 (P<0.000 1);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IL-33和α-SMA蛋白表达水 平也明显增多 (P<0.001)。

结论 VDR-/-小鼠感染H.hepaticus后表现为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出现黏膜炎性浸润、 黏膜组织功能受损、胶原沉积等病变,提示炎性肠病模型构建成功。进一步研究发现VDR缺陷可能通过影响IL-33 表达加剧了炎性肠病相关的肠纤维化进程。


阅读原文:肝螺杆菌感染引起VDR-╱-小鼠炎性肠病相关肠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机制探讨.pdf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