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
三种不同剂量DEN诱导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比较
目的 使用 3 种不同剂量的二乙基亚硝胺( diethylnitrosamine,DEN) 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 (primary liver cancer,PLC) 模型,旨在构建一个高效、稳定、经济的 PLC 动物模型。
方法 将雄性 SD 大鼠 45 只,随机分为 4 组,分别为正常组、低剂量组(50 mg / kg)、中剂量组(70 mg / kg)、高剂量组(200 mg / kg)。 正 常组 6 只,其余组各 13 只。 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 低剂量组第 1 ~ 4 周,每周腹腔注射 2 次,第 5 ~ 12 周,每 周注射 1 次;中剂量组每周腹腔注射 1 次,连续 16 周;高剂量组仅第 1 周给药 1 次。 随后观察各组大鼠至 16 周。 通过生存率、病理学检测、生化检测、肝脾指数计算、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等检测方法 验证模型的建立及优化评价。
结果 正常组大鼠存活率为 100%,低剂量组为 46. 15%,中剂量组为 69. 23%, 高剂量组为 84. 61%。 肉眼观察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未见异常;低剂量组大鼠肝颜色变深,表面较粗糙,可见少 量癌结节,质地稍硬;中剂量组大鼠肝表面粗糙,可见多个小的癌结节及散在块状占位性结节,质地坚硬;高剂 量组大鼠肝颜色变浅,表面稍粗糙,未见明显癌结节。 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低、中剂量组肝组织结构紊 乱,细胞异型性大,肿瘤细胞形成,高剂量组肝小叶结构不清晰,肝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坏死,未见明 显肿瘤细胞形成。 与正常组对比,低、中、高剂量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 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均有升高;低剂量组 ALT、AST 升高显著(P < 0. 05),差异具有显著性,中剂量组 ALT、AST、TBIL 均显著升高(P < 0. 05),差异具有显著性,高剂量组的 ALT、AST、TBIL 虽有升高,但升高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 > 0. 05);与正常组相比,低剂量组凝血功能国际 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INR) 明显增高( P < 0. 05),差异具有显著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 )均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 > 0. 05);中剂量组血清 APTT、PT、INR、AFP 水平显著增高(P < 0. 05), 差异具有显著性;高剂量组血清 PT、AFP 水平增高(P < 0. 05),差异具有显著性,血浆 APTT 水平略有升高(P > 0. 05),差异无显著性;中剂量组肝、脾指数均升高(P < 0. 05),低剂量组脾指数升高(P < 0. 05),高剂量组 肝指数升高(P < 0. 05),差异具有显著性;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 AFP 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 < 0. 05),差 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 低、中剂量组均可成功诱导 PLC 大鼠模型,但中剂量组的病理改变和生化检查结果更 符合人体肝组织从肝损伤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为肝癌的发病机理,且给药次数更少,大鼠存活率更 高,能建立更经济实惠的优效 PLC 模型。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