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内伤脾胃脾虚模型

2025年07月02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1.造模材料  动物:大鼠;药物:大鼠的小肠食糜。

2.造模方法  选用大鼠小肠食糜的一种成分,逆向注入大鼠食管中微量,16天内观察。

3.造模原理  中医古籍对泄泻从“脾”立论的认识和记载很多。《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脾胃论》日:“内伤饮食,外感病邪,使太阴阳明受病,脾阳受病则脾机不运,升降反常……腹胀泄泻”;《景岳全书·泄泻》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古今医鉴》日:“夫泄泻者……脾胃为饮食生冷之所伤,或为暑湿风寒之所感,脾胃停滞……而为泄泻也。”由此可见,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素脾不足,寒温失宜,易感于外界暑湿热毒之邪,下注大肠,致腑气失调,湿热与气血相搏,化为脓血黏液便;或因过食生冷肥甘,损伤脾胃,脾运失健,湿浊壅塞肠道而作腹泻,便下溏薄;或因精神紧张,郁怒伤肝,肝气失疏,横逆犯脾,导致肝脾不调而发病。病位在肠,但以脾、胃、肝三脏病理改变为主,尤以脾为中心,湿热为主要致病邪气。

4.造模后一般变化  胃纳差,日进食量减少。胃排空加快,便溏,粪便灰白色,粪内总脂含量明显升高,体重进行性减轻,四肢倦怠无力,冷水中游泳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畏寒,扎堆取暖,体温降低。免疫器官重量减轻,胰腺大部分变得菲薄透明,近回盲部小肠显著膨大,盲肠更甚。

5.造模后生化变化  脾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明显下降(说明免疫功能降低)。全血黏度升高、血中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如5-羟色胺(5- HT)、糖尿病肾病(DN)、肾上腺素(NE)均升高。结肠黏膜炎细胞浸润,黏膜出血、水肿明显、糜烂,表面布满脓苔,甚至出现结肠穿孔。肠黏膜中NO含量和MPO(髓过氧化物酶)均升高,说明结肠黏膜溃疡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较多,虽然这些细胞在抗感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其产生的NO、MPO同时也造成了局部黏膜细胞的损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