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人结肠黏膜免疫法致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证模型

2025年07月03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1.造模材料  动物:Wistar大鼠,120g左右,雄性。药物:抗原:取人体术后新鲜结肠,制成结肠黏膜浆,冷冻24h,融冻后以3000转/分速度离心30min,取上清液提纯,测定蛋白质含量,冰箱保存备用,使用时加入完全福氏佐剂;5%醋酸。

2.造模方法

(1)造模时首次在每只动物足跖肉垫内注射抗原2mg,于第10天、17天、24天、31天分别于足跖、背部、腹股沟内注射抗原4mg(末次,不加佐剂),造模型时间为40天。

(2)大鼠首先每天放入特制圆形箱内限制活动,限制饮食,并用胶布束绑大鼠后肢,每天约8h,然后用5%醋酸1ml灌入结肠内,连续3周。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粪便溏泻,肾上腺重量增加,胸腺重量下降(说明免疫器官萎缩)。脾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明显下降(说明免疫功能降低)。全血黏度升高,血中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升高。结肠黏膜炎细胞浸润,黏膜出血、水肿明显、糜烂、表面布满脓苔,甚至出现结肠穿孔。

3.造模后一般变化  造模动物于14天左右出现黏液稀便,5周左右出现脓血便,伴有食减、消瘦、倦怠懒动、畏寒、拱背、竖毛、毛不洁等表现。

4.造模后病理变化  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直肠、乙状结肠多发性溃疡形成。镜下可见脓灶形成,腺体中杯状细胞减少,腺体嗜中性白细胞浸润,部分肠黏膜呈坏死性改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