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动物模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动物模型

李川昀课题组提出灵长类mRNA形成的“老虎机模型”

2017年08月03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北京大学 作者:北京大学 责任编辑:lascn
摘要:近日,分子演化领域权威期刊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在线发表了题为“Isoform Evolution in Primates Through Independent Combination of Alternative RNA Processing Events”的研究工作。

近日,分子演化领域权威期刊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在线发表了题为“Isoform Evolution in Primates Through Independent Combination of Alternative RNA Processing Events”的研究工作。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李川昀研究员担任通讯作者,张仕坚博士、王晨曲博士担任共同第一作者,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付爱思作为共同作者给予了大量支持。该项工作运用 PacBio 测序技术对人、猴转录组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在全基因组、全长转录本尺度发现 RNA 可变调控事件之间的组合满足随机搭配。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大量之前未被报道的全新 mRNA,以及众多在人、猴之间存在明显结构差异的 mRNA,为认识转录组复杂性、揭示物种差异的分子基础提供了新视角。

在真核生物中,基因通过转录形成 mRNA 并执行生物学功能,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基因区段通过剪接等方式被去除,最终保留在 mRNA 中的部分被称为外显子,被去除的部分被称为内含子。然而,实际情况中,有些区段被保留或是去除,存在一定概率,因此被称为可变调控事件。传统的二代测序技术可以对每个可变调控事件的频率进行精确定量,但由于读长较短,难以从整体水平研究发生在同一个 mRNA 分子上多个可变事件之间的搭配关系。这就好比从北京开往上海的列车,对于某个站点,不同车次是否停靠存在差异;传统的方法可以对每个站点停靠列车的比例进行监控,但若想看一辆列车全程停留站点的情况,就需要一套全程监控系统,分别追踪每一辆列车全程的停靠情况。

灵长类 mRNA 形成的“老虎机模型”示意图

PacBio 技术恰好提供了这样一套系统,用于在全长转录本水平研究可变调控事件之间的搭配关系。本项工作充分利用 PacBio 测序单分子、长读长的优势,在人、猴中准确鉴定得到五万多例可变调控事件,并发现这些可变事件在单个 mRNA 分子上的组合满足随机搭配,这种随机搭配被该课题组称为灵长类 mRNA 形成的“老虎机模型”。正是由于这些可变事件通过随机组合模式形成 mRNA,导致目前领域内对灵长类转录组复杂性的认识严重低估:一方面,本研究发现高达 80% 的人类基因存在未被报道的新 mRNA 形式,而 1119 例新发现的 mRNA 是其编码基因的主要转录产物;另一方面,通过人、猴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即使在亲缘关系如此接近的两个物种中,众多 mRNA 存在明显的种间结构差异。进一步的群体遗传学研究表明,这些新发现的 mRNA 和物种特异性的 mRNA 受到明显的自然选择约束,提示它们已经具备了生物学功能。

论文的通讯作者李川昀博士认为,这项工作对单基因的功能研究同样具有提示作用:一方面,现有数据库中注释的 mRNA 可能不是该基因主要的转录形式;另一方面,从模式生物中得到的结论在进行转化医学推广时要格外小心,因为模式动物虽然编码与人类类似的基因,但二者的转录产物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

本项研究受到国家 973 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经费支持。

文章链接:http://pkunews.pku.edu.cn/xxfz/2017-07/28/content_298753.htm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