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1-23无菌动物在奶牛乳房炎发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众多的研究都表明了益生菌对乳房炎致病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因此,可以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力。通过口服益生菌,而治疗乳房内部的感染究竟是何原因,肠道菌群与乳房菌群这两块看似毫无关联的细菌定殖场所,必定存在一定的联系,使之能够通过口服益生菌到达肠道,而对乳房内的致病菌有抑制效果。因此,通过无菌动物模型来研究乳房炎肠道菌群的发…
-
2018-01-22首次进行蝾螈全基因定序,结果有助于研究蝾螈独特的再生能力来源瑞典卡罗琳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对欧非肋突螈(Iberian ribbed newt)这种蝾螈的基因组进行定序,研究者对该物种基因定序结果初步分析后,发现其中一类型的基因可能就是造就蝾螈能再生复杂组织构造与肢体部位能力的基因,这项研究已于日前发布于科学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18-01-22“小鼠整形篇”各位小伙伴双击666点个赞先;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小鼠也疯狂之整形风波。
-
2018-01-22建立我国规模化无菌动物高效研究应用体系目前无菌动物相关模型制备效率低、基本理论及制备技术基础研究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菌群与疾病关系研究的瓶颈问题。只有建立我国规模化无菌动物高效研究应用体系,才能满足我国生命科学、畜牧兽医学、食品科学等对无菌动物及其模型研究需求。
-
2018-01-19科学家揭示小鼠雌雄行为差异的神经机制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课题组首次通过光遗传手段在不同性别的小鼠中同时诱导出雄性求偶行为和母性行为,同时通过多种方法证明内侧视前区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Esr1)的神经元在介导雌雄行为差异中起关键作用。今天,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
2018-01-18Science 最新研究:疟原虫基因组测序揭示多个全新耐药基因及药物靶点近日,来自加利福利亚大学的研究团队系统分析了恶性疟原虫( P. falciparum)体内存在的耐药机制,并开始研发新的治疗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
-
2018-01-18仔猪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本文主要从仔猪不同生长阶段和肠道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组成、定植情况以及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因素等方面,阐述仔猪肠道微生物与仔猪肠道健康的关系,旨在为健康养殖和仔猪肠道健康生态营养调控等方面研究提供帮助。
-
2018-01-17小鼠多瘤病毒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裸鼹鼠感染情况调查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建立小鼠多瘤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裸鼹鼠自然感染小鼠多瘤病毒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为裸鼹鼠微生物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数据。
-
2018-01-16Nat Cell Biol:突破!科学家开发出首个拥有2万细胞的哺乳动物细胞地图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剑桥大学干细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尖端技术对超过2万个单一细胞进行了形态特征的分析,从而开发出了首张“细胞地图”,该地图能够描述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早期阶段所有主要的细胞类型特征,基于该细胞地图,科学家们就能鉴别出参与血细胞发育形成的重要信号通路,同时也为后期…
-
2018-01-16新研究实现转基因小鼠脑内多基因的同时激活1月15日,《自然 - 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了题为《利用 CRISPR/dCas9 转基因小鼠在脑内进行多基因的同时激活》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辉研究组与上海科技大学黄鹏羽实验室合作完成。该研究建立了一种高效的基于 CRISPR/dCa…
-
2018-01-16长爪沙鼠体外受精与早期胚胎体外培养体系的初步建立探讨自配的获能液和受精液用于长爪沙鼠体外受精的可行性,为长爪沙鼠的胚胎保种提供参考。
-
2018-01-15中科院神经所在世界上首次获得基因敲入的食蟹猴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辉研究组与苏州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孙强团队合作,利用了一种以同源臂介导的末端接合(HMEJ)为基础的基因敲入策略,在世界上首次获得了基因敲入的食蟹猴。1月12日,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以题为《运用CRISPR/Cas9编辑技术获得基因敲入食蟹猴》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
-
2018-01-15无菌猪的制备与微生物质量控制微生物质量控制是无菌猪培育的核心质量指标,本文结合现有国内外无菌动物培育技术和课题组前期阶段性工作,对无菌猪培育及微生物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进行简要探讨。
-
2018-01-12当小鼠少了一个基因当小鼠少了一个基因
-
2018-01-10上海生科院揭示果蝇精巢稳态调控新机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赵允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Repression of Abd-B by Polycomb is critical for cell identity maintenance in adult Drosophila testis为题,在线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该研究发现Hox基因Abd-B在Ploycomb(Pc)蛋白的调控下,对果蝇精巢干细胞稳态以及细胞身份确定发挥重要作用。
栏目搜索: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