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2-27奶牛胃里的尿素分解菌揭秘尿素是一种非蛋白氮饲料,常被用于反刍动物日粮配制,以降低日粮蛋白用量,节约饲养成本。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尿素被分解成氨,氨则被用于合成优质微生物蛋白。在此过程中,尿素分解菌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长期以来,受研究方法和技术限制,瘤胃尿素分解菌群仍不明确。
-
2016-12-26塑料中的化学物质会影响怀孕小鼠的行为近日,来自于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的环境健康学家Laura Vandenberg和神经学家Mary Catanese带领团队发现,双酚S(BPS)会对怀孕小鼠的母性行为以及它们的大脑造成负面影响。他们研究表明,在怀孕和哺乳期间接触低剂量BPS,会让小鼠及所生幼鼠的行为发生让人意外的变化。
-
2016-12-23mTOR又有新发现:抑制mTOR可以可逆性暂停小鼠的囊胚发育最近nature上面就有一篇文章报道了mTOR对于囊胚发育的又一个新的功能。这篇文章报道的是雷帕霉素机制靶蛋白(mTOR),它可以感受营养和生长因子等调节细胞的生长自噬等功能。部分抑制mTOR可导致小鼠囊胚发育的可逆性暂停,并可以延长他们离体培养的时间。滞育的囊胚仍然具有多能性,并且能够产生胚胎干细胞,进而产生活的、能繁殖的小鼠。
-
2016-12-22重度免疫缺陷B-NSG小鼠小伙伴们,期待许久的重度免疫缺陷B-NSG小鼠,在猴年的尾声到来啦,欢迎大家关注。
-
2016-12-20人的血清白蛋白 有望从猪的身上提取昨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举办,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多项在国内甚至世界处于先进水平的科研项目。
-
2016-12-19三维成像告诉你:胚胎植入之初,小鼠子宫内发生了哪些变化?12月13日,《Development》期刊发表一篇文章揭示了小鼠怀孕初期子宫环境发生的变化。来自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团队首次实现了受孕初期子宫结构的可视化,通过最新的3维成像技术记录了前所未有的结构变化。
-
观察Micro RNA-97a(miRNA-97a)与TGF-β1蛋白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改变和关系。
-
2016-12-14树鼩KLF基因家族特点及进化分析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生物学学科组将全部17种树鼩KLF家族因子鉴定出来,并对基因家族全长以及锌指结构域进行系统分析。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杂志Oncotarget上,昆明动物所、昆明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邵明、葛广哲及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刘文婧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2016-12-13血液样本处理方式对Wistar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我们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不同的血液样本处理方式对大鼠的生化指标检测有一定影响,为进一步证实这一现象,本文观察了40只Wistar大鼠的血浆和血清以及采集后不同放置时间对血样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生物医药研究中进行动物实验的生化指标检测提供参考。
-
2016-12-12在小鼠脑中发现可调控时间感知的神经元在里斯本尚帕利默未知技术研究中心(Champalimaud Centre for the Unknown)的神经科学家团队已经发现,可以通过调控小鼠脑的深部区域中某些神经元的活动来诱导动物低估或高估固定时间间隔的持续时间。换句话说,他们在小鼠的脑中第一次确定了调节判断经过时间的神经回路。
-
2016-12-12“人源化小鼠”在肿瘤免疫疗法中,有哪番作为?BioShare第七期活动如约在苏州举办。这一期,我们从肿瘤免疫疗法的临床前评价切入,邀请了两位重量级嘉宾从不同的角度分享和探讨了“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制备方法”以及“动物模型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可谓干货满满。
-
2016-12-08presenilin-1/presenilin-2双基因敲除小鼠的寿命观察观察Presenilin-1/Presenilin-2双基因敲除小鼠(dKO mice)的生存曲线,为进一步繁殖及使用该模型对阿尔茨海默病(AD)进行研究提供实验设计等提供参考。
-
2016-12-07生长激素基因在西藏小型猪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对于动物来说,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不同脏器,基因表达差异都较大。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了西藏小型猪的GH基因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
-
2016-12-05小鼠竟然能感知氧气的浓度变化小鼠的基因组中包含了1000多个气味受体基因,这些基因能够帮助小鼠嗅到周围环境中的气味,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Neur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马普研究所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小鼠能够利用鼻腔中的神经元来感知吸入空气中氧气的水平,同时小鼠还会依赖两种名为Gucy1b2和Trpc2的基因,但这两个基因并不是气味受体基因。
-
2016-12-05华裔女学者首次利用CRISPR纠正小鼠血友病突变CRISPR/Cas9是一种强大的基因组编辑工具,表现出有效纠正致病突变的潜力。近期,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开发出一种双基因治疗方法,将一个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打靶系统的关键部件,传递到小鼠体内来血友病B。这种疾病又称第九因子缺乏症,是由一个缺失的或损坏的凝血蛋白导致的。他们的这项研究将提交到12月3日到6日…
栏目搜索: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