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实验动物
  • 近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旭明团队对多个长寿哺乳动物如大象、蝙蝠、裸鼹鼠等,开展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探究长寿哺乳动物抗肿瘤的机制。研究发现,部分与癌症发生相关基因在亚洲象和非洲象中受到正选择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以Chromosome-level Asian elephant genome assembly and comparative genomics of long-lived mammals reveal …
  • 经过多年的酝酿,新版的《实验动物 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国家标准已于本月(2023年07月01日)开始实施。
  • 在自然界中,体型较小的动物经常依附在较大的动物身上“搭便车”,以节省长途迁徙消耗的能量。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畅课题组与华东理工大学赵玉政课题组合作,在Stress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Exploring the precision redox map during fasting-refeeding and satiation in C. elegans的学术论文,绘制了线虫在禁食、再进食及饱食下的精准氧化还原图谱。
  • 与小鼠相比,大鼠与人类的同源基因数更高,在解剖结构、神经系统、药物代谢等方面更接近于人类,且大鼠较大的身体和器官尺寸便于多次采样,以及进行体内电生理学、神经外科和神经影像学程序操作。对于糖尿病、肥胖症、帕金森病等研究方向,大鼠无疑是更为理想的疾病模型。
  •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刘俊团队与德国波恩大学教授Martin Sander、日本东京城市大学Nakajima Yasuhisa博士团队合作,首次识别出史前脊椎动物的青春期发育。6月23日,研究成果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 治疗罕见病一直是医学领域的一大挑战,这些疾病发生机制复杂,类型多种多样,且大多数罕见病没有合适的用于致病机理和药效研究的动物模型,这为罕见病研究及药物研发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赛业生物推出了罕见病「十宗罪」专栏,旨在从致病机理、临床前动物模型、基因治疗方法等多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罕见病发生发展的原因。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41种哺乳动物的长寿基因表达特征,并将这些特征与延长寿命的干预措施和哺乳动物衰老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比较。
  • 不同饮食条件能通过影响氧化还原平衡,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健康状况。
  • 精心规划设施设计,采用严格的管理规程,对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和监督,并由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监督,将有助于实验猫的成功管理。
  • 哺乳相关巨噬细胞存在于小鼠乳腺组织和母乳中,这一成果由瑞士苏黎世大学Melanie Greter小组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2023年6月19日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杂志发表了这项成果。
  • C-NKG小鼠是赛业生物在NOD-Scid背景品系上敲除Il2rg基因自主研发的一种重度免疫缺陷小鼠。C-NKG小鼠缺乏成熟的T、B、NK免疫细胞,补体活性降低,巨噬细胞对人源细胞吞噬作用弱。随着年龄的增长,T和B细胞泄漏的发生率极低;且淋巴瘤的发生率极低,可用于长期和短期实验。
  •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张福建、侯凡凡、费继锋研究团队建立了一种新的肾脏再生研究模型,确立了蝾螈可以作为研究肾脏再生的理想的模式动物。
  • huHSC-C-NKG小鼠是通过将脐带血来源的人类CD34+造血干细胞分选出来,移植到赛业生物自研的重度免疫缺陷小鼠C-NKG(产品编号C001316)体内,形成人类免疫系统,然后通过监测小鼠的免疫系统和细胞组成。该小鼠的重建人源化比例达50%以上,可重建多种免疫细胞,解决huPBMC仅有T细胞重建问题。
  • 一项针对小鼠的新研究显示,一个与控制情绪有关的中脑区域可能会促使雌性动物杀死它们的幼崽。
首页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页 共3015篇文章/共201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