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水生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水生动物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炜课题组以斑马鱼为对象开展了探索性研究,成功获得了可存活的 Mettl3 基因突变的合子缺失型斑马鱼突变体 Zmettl3m/m。
  • 应用人类肺癌、胃癌和肝癌细胞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分别评价5种临床常用抗癌药的体内敏感性。
  • 鼠海豚的头部有声学控制组合,可以使它们将定向的声呐束聚焦在猎物上。它们颅骨中骨骼、气体和组织的表现就像一种超材料,可以颠覆通常的物理规律。这些海洋哺乳动物可以将非定向声波转换成一种狭窄的声脉冲。
  • 多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生活在深海的“暗光鱼”眼部存在一种新型视细胞,可让这种鱼在昏暗条件下也拥有良好的视觉。
  • 无论你是多乐观的人,身处在都市的高压环境中难免会感觉沮丧、忧郁、焦虑,若无法转换心情,长期下来会影响大脑活动,转变成忧郁症、焦虑症等棘手的问题,不只人类会忧郁,动物也会,甚至看起来在水中悠游自在的鱼,也会忧郁。
  • 10 月 13 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课题组、相建海课题组、李富花课题组主导,天津生物芯片技术公司、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 The sea cucumber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and visceral regeneration,在线发表在 PLoS Biology 上。研究首次完成了仿刺参 Apostichopus japonicus…
  •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家Cliff Tabin指出,了解这些鱼类如何在这些不良症状下保持健康,或有助于形成治疗人类糖尿病的新疗法。Tabin研究了这些特征,并在近日于加拿大西南部城市卡尔加里举行的泛美国进化生物学学会就此做了报告,他和同事已经获得了穴居鱼如何拥有这种能力的线索。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谢灿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历经五年的探索,将该基因的起源追溯到一种和海洋生物(包括头足类动物)共生的细菌转座子基因片段上,并据此提出了reflectin基因起源于共生细菌的水平基因转移假说。同时也报道了Reflectin蛋白质的电镜结构,发现该蛋白在一些化学分子和神经递质的刺激下能快速组装成各种各样的片层结构,和先前文献…
  • 为一种模式生物,斑马鱼具有其他动物模型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非常适用于进行人类疾病建模及机制研究。斑马鱼胰腺经历两次发育分化过程,其间伴有多种信号途径的活化参与。成鱼的胰腺结构与其他动物胰腺相似,能分泌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激素。斑马鱼胰腺及对胰岛素敏感的肝脏、肌肉等这些与代谢调控相关的主要器官及外周组织,在进化上具有保…
  • 2017年9月6日,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启用暨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成立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举行,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开启生命时代。
  • “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蛇——横斑锦蛇。锦蛇已经够漂亮了,没想到它比其他的锦蛇更漂亮。约100年前,它首次被发现。但近百年来,被发现的活体不超过30条。它非常神秘。不要说见到活体,连一张照片都非常珍贵。想繁育,难上加难。”9月2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丁利告诉澎湃新闻。
  • 本实验就以斑马鱼作为动物研究模型,探索水仙花醇提物对黑色素合成抑制及其美白效果。
  • 日本《每日新闻》8 月 31 日发表题为《水中生物为什么会变性?》的报道称,究竟是雌是雄?就身体构造而言,包括人类在内的陆地生物的性别由生到死原则上不会改变。而有些水中生物会随着周边环境变化发生变性。那么,水中生物是如何变性的呢?
  • 阿片类药物危机逐渐升高,然而科学家对于成瘾的机制了解仍然不多。为了解决这个需求,犹他大学的研究者设计了一个系统让斑马鱼可以自行摄取一种用于治疗人类疼痛的氢可酮。一个星期以后,斑马鱼就呈现出对药具有依赖性,即使这样对它们来讲非常危险;48小时后,斑马鱼在撤药后表现出焦虑的反应。这项研究发表在《Behavioral Brain Research》…
  • 据英国《每日邮报》8 月 24 日报道,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若海洋温度上升 2 摄氏度,鱼类的体型将会缩小 20% 到 30%。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 共807篇文章/共54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