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大鼠Ⅱ度烫伤模型的建立

2025年02月14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1.造模材料  动物:Wistar大鼠,雄性。体重140~260g;器械:5cm×5cm、6cm×6cm纱布各一块,两块均厚2mm,两侧用长直钳夹闭。16个小瓶,每瓶均盛有4%甲醛2ml,手术刀柄1把,手术刀1把,镊子1把,水温计1个,直尺1把,剃刀若干。自来水加热至99℃。中性塑胶、玻片16个、盖玻片16个。1ml注射器、5ml注射器各1支。

2.造模方法

(1)大鼠称重后以3%戊巴比妥(30mg/kg)腹腔注射麻醉。根据不同体重占实验动物腹部备皮,备皮后固定于大鼠实验台上切取对照组全层皮肤,大小1cm×1cm,用4%甲醛溶液固定。第1组烫伤条件为99℃,持续3秒;第2组烫伤条件为99℃,持续10秒。烫伤时,将大鼠移近加热自来水的烧杯,将纱布浸入热水中,待水温恒定于99℃时,取出纱布,立即平铺于待烫部位,长直钳方向与大鼠身体长轴平行,以纱布接触大鼠皮肤后计时,时间一到立即将纱布移去。切取烫伤部位全层皮肤1cm×1cm,用4%甲醛溶液固定。大鼠烫伤、取皮后压迫止血,分别放置,同等条件下饲养,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皮肤组织经过梯度乙醇系列脱水、透明、60℃浸石蜡包埋后切片4μm,采用70℃烤箱烤片1h,常规HE染色,中性塑胶封片后光镜下观察。

(2)烫伤前24h将大鼠背部剃毛,并禁食12h。大鼠于清醒状态下固定,背侧腹浸入100℃水中12s造成30%总体表面积Ⅱ度烫伤,伤后立即经腹腔注射林格液40ml/kg抗休克,伤后单笼饲养。

3.造模后一般变化  第1组大鼠烫伤后,局部皮肤发红、轻微水肿。愈合后毛发生长良好,有少量红褐色色素沉着,皮肤轻微挛缩,表皮光滑。第2组大鼠烫伤后,局部皮肤发白、水肿。愈合后毛发生长良好,皮肤疤痕形成,表面粗糙不平。

4.造模后病理变化  光镜观察:正常对照表皮细胞排列整齐、连续、层次清楚。上皮细胞胞核、细胞质着色良好。真皮层组织及附属结构:皮脂腺、汗腺、毛囊结构清晰、完整,细胞形态正常,真皮胶原排列整齐。

第1组大鼠表皮层次尚清楚,细胞明显肿胀、变性,层次结构尚清楚,细胞核结构不清。表皮内有水疱形成,真皮水肿、间质疏松,胶原纤维断裂,嗜酸性染色性能减退,呈嗜双色性。血管扩张、充血,皮脂腺、汗腺腺上皮细胞及毛囊上皮细胞结构尚清楚,部分肿胀、溶解。皮下组织中血管扩张、充血。

第2组大鼠表皮细胞部分脱落,结构不清,明显变性、坏死,部分细胞已溶解。表皮内有水疱形成。真皮层间质疏松、充血,胶原纤维融合成片,嗜酸性染色性能减退,呈嗜双色性,大部分皮脂腺、汗腺、毛囊被破坏,结构不清,真皮深部可见残余毛囊。皮下组织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明显,结构未破坏。

以烫伤损伤的皮肤深度和是否有皮肤附属器残留为依据判断第1组4只大鼠为浅Ⅱ度烫伤,第2组4只大鼠为深Ⅱ度烫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