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苦寒泻下加饥饱失常法致脾虚证模型(脾阳虚)

2025年07月09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1.造模材料  动物:大鼠,Wistar,120~150g,雌雄不限。药物:大黄煎剂(浓度200%);猪油;大白菜;厚朴、枳实、大黄、广豆根、旋覆花、槟榔。

2.造模方法

(1)取动物,首先给予大黄煎剂4ml/只,每天1次,灌胃,普通饲料,正常饮水,连续4天。第5天开始,单日精炼猪油灌胃,每日2次,3ml/次;让其双日在跑步机上跑步10min,喂大白菜,60g/只,每天1次,自由进水,共4周。

(2)陈氏等用Wistar大鼠,以厚朴、枳实、大黄(3:3:2)常规制成1kg/L的煎剂,隔日灌胃1次,每次4ml/只(雄性)或3ml/只(雌性),同时隔日喂饲料,造模时间为26周。

(3)陈氏针对脾虚模型中存在“精气未夺”的问题,对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制造方法进行了改进。用体质筛选、苦寒泻下和耗气破气相结合的方法造模选用:①用生大黄、厚朴、枳实(2:1:1)200%浓度煎剂。②用广豆根、旋覆花、槟榔(3:1:1)制成250%浓度煎剂。药化饲料按①方法制成750g/600ml煎液,每600ml药液加入6000g原饲料粉中。药化饮水:旋覆花、槟榔(1:1)于60℃水浴浓缩成16.7%(50g/300ml)煎液。造模时先采用游泳时间法测定体质,方法是22℃水温,游泳至连续“冒泡”5次为限,记录游泳时间,短者(即体质弱者)用于造模。给药时用①和②,药温为4℃,交替灌胃,造模前18天,3次/天,后12天,4次/天;同时,自由喂饲药化饲料及药化饮水,造模时间为30天。

3.造模原理  大黄性味苦寒,是泻下通便的良药,清热解毒的上品。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大黄含蒽醌衍生物约28%~35%,包括游离蒽醌衍生物和结合蒽醌衍生物。近年来,运用大黄泻下法塑造脾虚动物模型已十分普遍。《景岳全书》:“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现代医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表明饥饱失常是脾虚证的主要病因之一。《脾胃论》:“大忌苦寒之药伤其脾胃”。

脾气虚证模型规范化的创新点在于将体质筛选法运用于建立证候模型;在耗气破气法的基础上,将降气法运用于建立脾虚证模型;将广豆根、槟榔、旋覆花等药物运用于建立脾虚证模型;采用“满负荷”造模方法以求在有限时间内使动物达到“精气夺”程度。

4.造模后一般变化  造模大鼠出现精神萎靡,乏力,倦怠,闭目,喜扎堆,纳食减少,体重下降,皮毛疏松,毛枯无泽且发黄,易脱落,足蹼、鼻尖、耳缘黏膜出现苍白,造模1周后出现软便,3周后个别动物死亡。

5.造模后生化变化

(1)各组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数的比较:正常组IL-2活性、NK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为9.18±0.030、33.48±0.091、22.43±0.107;模型组分别为5.78±0.030、26.51±0.063、15.96±0.148。结果表明:正常组与模型组在所选免疫学指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造模成功。

(2)各组T细胞亚群均数的比较:正常组神经节细胞分化(Thy1,%)、单克隆抗体Lyt-2(%)分别为43.12±1.77、16.29±0.83;模型组分别为35.29±0.81、8.33±0.76。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

(3)特异玫瑰花结形成率、免疫球蛋白G(IgG)、衣原体抗体(IgN)均数的比较:

正常组异花结(%)、IgG(g/L)、IgM(g/L)分别为8.10±0.40、10.45±0.37、0.94±0.029。模型组分别为5.20±0.17、9.01±0.025、0.87±0.015。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三项指标均呈现显著性差异。

6.造模后病理变化  剖检有胃肠胀气等。

7.注意事项  100%精炼猪脂易冻结,需温烊后灌胃,要掌握其适当温度,除灌胃外,对各组小鼠均提供水及硬饲料,自由进食。灌胃技术需熟练,否则会造成小鼠肺损伤而影响实验结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