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实验动物
  • 一份来自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Centre for Genomic Regulation)的研究报告表示,一对能使得细胞呈现不同基因形态的分子开关或对培养动物干细胞十分关键。这里的所谓的动物,几乎横跨整个生物圈,包括从低等的扁虫到人类。详细论文的形式已于2016年8月9日发表在《eLife》期刊上。
  • 小鼠模型通常被广泛用于药理学和医学研究,我们都知道小鼠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通常会对研究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然而目前研究者们并没有获取到关于小鼠肠道中栖息细菌群落的详细信息。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首次收集到了小鼠肠道中的多种细菌群落,同时研究者还对其进…
  • 最近,日本科学家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的研究显示,猫咪可以根据盒子晃动发出的声音判断出盒子里有东西,并期待盒子翻倒后会有东西倒出来。
  • TBC1D3促进皮层沟回形成模式图。TBC1D3通过降低vRG细胞中的N-cadherin引起vRG细胞迁离脑室形成类似oRG的细胞,同时激活Ras/ERK等细胞干性相关信号通路,进而促进此类oRG细胞的增殖,产生更多的oRG或中间前体细胞,导致区域性神经元密度的增加,从而引起小鼠大脑皮层产生沟回。
  • 近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旗下《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普林斯顿大学Bridgett M. vonHoldt研究员的一篇研究论文,论文报道称通过比较基因数据,研究人员分析了犬科动物的进化史,并甄别出了每种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以及分离时间。
  • 日本京都大学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和人类婴儿一样,日本猕猴幼崽在睡眠中也会露出自然微笑。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研究人类微笑的起源机制。
  • 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的乔安妮·叶等人近日在《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上报告说,发现醋蝇体内一个基因可以让其体表形成蜡质层。这些蜡质层对醋蝇有保护作用,如避免被水浸湿或受细菌感染等。
  • 通过LED白色光源照射日本大耳白兔皮肤组织,对LED光源照射的安全性进行初步的评价。
  • 云南大学于黎研究员课题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勇斌课题组、芝加哥大学吴仲义教授课题组、和北京基因组所强强联合,成立联合攻关团队,对金丝猴属物种高海拔环境适应遗传机制开展研究。
  • 近日,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领导下,研究人员首次成功修复了哺乳动物的部分关键视神经。
  • 8月2日,浙江大学资环学院副教授张志剑课题组公布,他们发现蝇蛆肠道“微环境”能对畜禽粪便中残留的抗生素与耐药基因进行生物转化。这项技术将为解决全国畜禽养殖业抗生素残留污染及其耐药基因扩散难题,带来新的方案。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The ISME Journal)上。
  • 行进行为(locomotion)是大鼠基本且重要的运动方式,可反映诸多实验模型动物的运动行为(motion)表现与特征,制订大鼠行进行为评价方法与标准对于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评级和康复治疗效果评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对近年来大鼠行进行为的评价方法及典型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述,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参…
  • 复杂性状遗传CC小鼠(CC小鼠)由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鼠品系杂交后,近交培育而成,用于研究人类复杂性状疾病和疾病的遗传差异。CC小鼠能体现不同小鼠亚种的遗传差异,其单核苷酸多态性是传统近交系小鼠的四倍。CC小鼠在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信息检索等方式对CC小鼠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梳理,阐述了CC小鼠的起源、数据库…
  •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27日报道,近日,来自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里发现了新蚁种,并利用3D成像技术进行了鉴定和解剖。由于这种蚂蚁在外形特征上酷似美剧《权力的游戏》中的龙,研究人员便用剧中人物的名字对其进行命名。
  • 普通绒猴是一种新世界猴,属于灵长目狨猴科下的一个种属,列入国家二保护动物, 2008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普通狨猴是一种常用灵长类实验动物。
首页 上一页 174 175 176 177 178 下一页 尾页 共3009篇文章/共201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