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实验动物
  • 本文综述了关于老龄鼠助力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研究的信息。
  •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张毅教授团队在 Cell Reports 期刊发表了题为:Loss of Slc38a4 imprinting is a major cause of mouse placenta hyperplasia in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red embryos at late gestation 的研究论文。
  • 近期,《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Salk研究所Sreekanth Chalasani科研团队的成果,研究者们找到了能够在哺乳动物中起效的声敏通道蛋白TRPA1,7mHz超声波能够有效激活神经元,调控小鼠肢体活动。
  • 支气管鲍特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又可称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是一种需氧的、可运动的革兰氏阴性杆状菌,常见于犬、兔、猪等动物的纤毛呼吸道上皮。
  • 近日,美国内华达大学的研究团队在 i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Cas9-mediated gene editing in the black-legged tick, Ixodes scapularis, by embryo injection and ReMOT Control 的研究论文。
  • 大家对于C57BL/6小鼠(俗称B6)可能并不陌生。但是,作为全球最常用的实验室小鼠近交品系,C57BL/6小鼠其实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您知道这一品系的雄性小鼠在接受5周的游泳训练后平均可以游591分钟吗?
  • 2022年2月15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杜卫国研究员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Richard Shine 教授在Biological Reviews上发表题为“The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ecology of embryos: 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ges of life inside an egg”的综述论文,首次提出胚胎生态学及其理论框架(图1),系统总结了胚胎行为和生理生态学的最新进展。
  • 这几天,中国女足、冬奥会健儿夺冠的视频和新闻刷爆朋友圈,接连的喜讯让大家兴奋不已,大家激动地分享着来之不易的荣耀!在欣赏运动员们精彩表现的同时,你知道这个让运动员自带“兴奋剂”的基因吗?
  • 《Science》期刊以长文形式发表了题为《序列工作记忆在猕猴前额叶表征的几何结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王立平研究组、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闵斌副研究员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世明课题组合作完成。
  • 本文是对啮齿类实验动物支原体感染的综述。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Jonathan W. Pillow和Zoe C. Ashwood研究团队合作提出了小鼠在感知决策过程中交替使用离散策略。这一研究成果于2022年2月7日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上。
  • 在饲养小鼠的过程中,有时因母鼠死亡或幼鼠过多等原因,母鼠哺育不了而需把幼鼠转给其他母鼠代乳。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小鼠代乳问题。
  •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基因包含一个胞外结构域,该结构域包含四个40个氨基酸组成的重复序列,该结构域的保守区域包含6个半胱氨酸残基,以及一个富含丝氨酸/苏氨酸的区域、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由155个氨基酸组成的胞质结构域。
  • 在调研整理国内外关于大鼠和小鼠抑郁行为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对其检测原理、实验模式、测试时间和指标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总结,总结出可以操作的实验规范,同时对目前常见的抑郁症模型进行概述,有助于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行为学检测方法和动物模型,对抑郁症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哪种药物有效哪种药物无效,总不能直接拿人试吧?这个时候,人类的替身——医学实验动物就应运而生了。
首页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尾页 共3016篇文章/共202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