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实验动物
  • Uts2基因编码一个环状七肽,从七鳃鳗到人类,该肽具有高度保守性。该基因编码的活性肽是一种血管收缩剂,而且仅在脑组织中表达。
  • 我们对加利福尼亚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44只群居恒河猴进行了此类关联测试。对于每只猴,我们获得了16项福利问卷、4项主观幸福感问卷和54项人格问卷的评分,其中最后一项我们用来定义每只猕猴在六个人格领域的地位 - 自信、开放、支配、友善、活跃和焦虑-在早期的研究中得到确认。最后,我们使用焦点动物采样来获得行为测量。
  • 近期,张亚平研究团队与合作者通过单细胞测序解析了猪胸腰椎发育和肋骨发生过程中的细胞类群鉴定与发育阶段胸腰椎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美国纽约卡里生态系统研究所科学家近日开发出一款人工智能工具,对5400种哺乳动物进行了分析,以预测哪些最有可能传播新冠病毒。该模型预测表明,水貂、穿山甲和蝙蝠位列前10%,与实验室提供的结果相符。
  •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神经生物学研究所Nadine Gogolla课题组发现,恐惧平衡是通过对小鼠岛叶皮层的身体反馈来维持的。相关论文发表在2021年11月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 本文将详细介绍犬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暴发的管理。
  • 本文通过对裸鼹鼠脑形态,及大脑结构中控制视觉、听觉、嗅觉、感觉 等功能的中枢结构进行系统的描述,系统阐述裸鼹鼠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低氧、黑暗等地下环境所做出的适应性改变。
  • Fgf20编码的蛋白质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一般都具有促有丝分裂和促进细胞存活的能力,除此之外,Fgf20还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包括胚胎发育、细胞生长、形态转变、组织修复以及肿瘤生长和侵袭。
  • 本文对不同品种中国小型猪在人类疾病模型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进一步利用中国小型猪研究人类疾病提供参考和指导。
  •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佐仁研究团队以《哺乳动物合作行为的演化及其神经表征》为题在Cell Reports期刊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
  • 一项人工智能工具利用动物的栖息地和各方面生物学信息,预测出540种最有可能传播新冠肺炎的哺乳动物。根据该模型,排名前十的易感动物包括貂、巽他穿山甲和蝙蝠等,这与实验室的实验结果相吻合。相关研究日前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
  • 笔者总结多年的实验动物设施管理及生物安全控制经验,从病原微生物防控角度分析实验动物设施管理中的生物安全控制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为提升实验动物设施管理及生物安全控制水平提供参考。
  • 本文系统阐述了建立实验动物尸体二维码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针对实验教学动物使用的特点,设计了一种依托微信小程序的实验动物尸体二维码信息管理系统。
  • 大脑是高度复杂的器官,由大量细胞和分子组成,每个细胞和分子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CNS) 的疾病,例如脑损伤或卒中,不仅会杀死脆弱的神经元,常常还会严重影响剩余神经细胞中的细胞间信号传导(Guo et al., 2018; George and Steinberg, 2015)。
  • 探讨CD137-CD137L信号(简称CD137信号)是否通过调控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othelium-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促进心脑血管新生。
首页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尾页 共3016篇文章/共202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