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不统血肌衄证(肌肤出血)模型
1.造模材料 动物:豚鼠,英国三色短毛;药物:50%医用乙醇,食醋或白醋(pH=3)。水蛭粉。
2.造模方法
(1)用50%医用乙醇1ml/100g保宁醋或山西白醋(pH=3)1ml/100g灌胃,诱发豚鼠出现脾气虚证,再用水蛭粉50mg/100g胃饲,诱发脾不统血肌衄证,出血率达95%以上。
(2)按以往方法,自第1天至第10天灌胃25%番泻叶水浸煎剂0.5ml/只,于第2、4、6、8天腹腔注射l:4APS100UL/只,建立脾不统血型ITP小鼠模型。
3.造模原理 食醋法制备脾胃虚寒动物模型,首先是结合了中医关于虚证形成的理论,在造模时间上更充分。而过食酸味可致脾虚的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生气通天论》日:“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认为饮食过酸,肝木旺盛,克伐脾土,可致脾气虚衰;《素问·刺法论》关于“欲令脾实,食勿太酸”的训诫也表明了饮食偏酸有损伤脾胃的可能。
4.造模后一般变化 造模动物出现摄食量减少、大便异常、腹胀、自发活动次数减少、体重减轻、体温下降等类同人类脾气虚证的表现。腹部及四肢内侧皮下瘀点,瘀斑。自第2次注射APS后,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皮下紫癜,以注射部位、四肢、尾部为重,同时小鼠出现精神萎靡、进食进水量减少、竖毛、便溏等脾虚症状。
5.造模后生化变化 正常对照组小鼠血小板(×10的9次方/L)、白细胞(×10的9次方/L)、红细胞(×10的12次方/L)、血红蛋白(pBs/L)分别为633.20±112.16、8.55±2.22、10.42±0.88、181.10±29.87。模型组分别为106.80±28.54、7.11±2.69、8.12±0.77、146.40±22.01。脾不统血型ITP模型小鼠各组血小板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6.造模后病理变化 动物可见全身皮下散见点状或片状出血,以胸腹、四肢内侧多见,外周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复钙时间延长,全血黏度降低等,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呈出血现象的改变,胃黏膜萎缩,表面微绒毛减少,脱落,黏液颗粒减少。线粒体肿大,嵴消失,酶原颗粒减少。空肠炎性变明显,中性黏液降低,肠微绒毛排列紊乱,线粒体减少,嵴断裂或消失。肝糖原减少,脾脏T、B细胞区缩小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