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技术应用专家共识》对实验猴结核检测的启示
2025年7月,《中国防痨杂志》发表了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分会、标准化专业分会和老年结核病防治专业分会联合制定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技术应用专家共识》。公布了针对高危人群和重点场所人群的检测策略,发布了9条检测技术应用推荐意见;针对结核病辅助诊断发布了4条建议;并就疗效评估提出了1条推荐意见。本文结合该专家共识内容,探讨其对实验猴结核检测的启示。
自新冠疫情后,结核病再次成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单一传染病,其导致的死亡人数几乎是艾滋病的两倍。世界卫生组织(WHO)成员国始终以“终结结核病流行”为目标,而准确检测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所在。目前,每年全球有超10亿美元用于结核病的研发投入,涵盖预防、诊断、治疗以及耐药机制研究等领域。在检测方法方面,除传统的痰液涂片、痰培养、结核菌素皮试等外,近年来已有多种新型检测技术获得美国药监局(FDA)和中国药监局(NMPA)批准。
目前我国已上市并应用于人的结核病临床检测的技术主要包括三类:
01 皮肤试验
皮肤试验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或者特异性抗原,诱发迟发型超敏反应,通过反应强度来判断是否存在结核感染。如果使用的刺激抗原为纯蛋白衍生物(PPD),则称为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 TST),如果使用的刺激抗原为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则称为特异性结核皮肤试验(TBST)。
02 细胞因子释放实验
通过体外利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检测其释放的γ-干扰素(干扰素释放实验,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 IGRA)或其他细胞因子,以判断是否感染。
03 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检测
特异性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后可诱导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mRNA的表达,通过检测IP-10 mRNA的转录水平,可反映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状态。
目前,皮试法与IGRA法不仅广泛应用于人群的结核检测(详见图1),也在实验猴结核筛查中得到广泛应用。皮试是目前实验猴群结核筛查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常用抗原包括旧结核菌素(MOT)和PPD。然而在人类临床实践中,结核菌素已被逐步淘汰,原因在于其制备过程使用全菌成分(包含蛋白、多糖、脂质等),成分复杂、标准化难度大,不同批次间差异显著,成分更单一的PPD和特异性抗原ESAT6和CFP10取而代之。尽管如此,依然有多项研究证实皮试存在大量假阴性结果。
IGRA检测技术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皮试的不足,不受卡介苗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干扰,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提升。基于WHO结核感染检测指南,并系统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和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我国结核病防治现状,本次共识提出14条检测方法推荐意见,其中7条优先推荐IGRA,另有4条建议TST与IGRA联合使用以提高检测敏感性。具体见下表:
针对人群 | 推荐检测方法 | 补充说明 | 推荐程度 |
肺结核密接者 | 三类技术均可 | 首次结果为N或I,三个月后复测 | 强烈推荐,低质量数据 |
HIV感染者 | 三类技术均可,优先推荐IGRA | 多种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敏感性 | 强烈推荐,高质量证据 |
CD4+T细胞数量低者 | / | 细胞数量回升再测 | 有条件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
矽肺患者 | 三类技术均可 | IGRA与TST联合使用可提高敏感性 | 有条件推荐,极低质量证据 |
非活动性结核病人群 | 三类技术均可,优先推荐IGRA | / | 有条件推荐,极低质量证据 |
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透析,准备接受器官或血液移植的患者 | 三类技术均可,优先推荐IGRA | 条件允许时IGRA与TST联合使用 | 强烈推荐,低质量证据 |
自身免疫病患者 | 优先选择 IGRA ELISPOT | 条件允许时IGRA与TST联合使用 | 有条件推荐,极低质量证据 |
学生体检 | 三类技术均可,优先推荐皮试 | / | 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
监狱等监管场所 | 三类技术均可,优先推荐IGRA | / | 有条件推荐,低质量证据 |
15岁以下儿童青少年 | 三类技术均可,优先推荐IGRA | / | 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
IGRA可复测TST阳性,以排除BCG接种导致的假阳性 | 有条件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 ||
成年人 | 三类技术均可,优先推荐IGRA | / | 强烈推荐,高质量证据 |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果首次测试结果为阴性,则应再选一种方法检测 | 有条件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 ||
所有人群 | 不推荐使用结核感染检测结果来判断结核病的治疗效果和决定治疗疗程 | / | 强烈推荐,高质量证据 |
从以上推荐内容看,前文所介绍的三类检测技术均可应用于人群的结核病检测,如果优先推荐单一方法,则IGRA是首选,如果有条件,IGRA和皮试法联合使用则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除了本次专家共识推荐的方法外,全球范围内有多个商业机构开展结核抗体检测或销售血清学检测产品,为了更好的评估这类方法的可靠性和对临床的贡献,WHO曾对67项针对肺结核和25项针对肺外结核血清学检测的独立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最终认为这些数据和一直以来针对结核血清学检测的结论一致,即现有的商业血清学检测准确性不佳,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存在很大差异,也就是有大量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总体数据质量被评价为极低水平,强烈建议不要将这些检测应用于人肺部及肺外结核的诊断检测。也正是由于结核血清学检测结果的不可靠性,目前国际临床指南未推荐任何可应用于临床的结核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美国FDA和我国NMPA也未批准此类产品。对于实验猴的结核血清学检测,经过对多种产品和方法的验证,结论与人的临床检测结果一致。
结合实验猴结核检测的实际状况以及第三方机构苏州西山生物近年检测数据综合分析,笔者认为本次专家共识的发布对实验猴的检测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的多条推荐意见也同样适用于实验猴的结核检测。对于近一年内有确诊存在结核感染个体的动物群体,不论是繁殖种群还是商品猴群,应优先使用IGRA联合皮试法,以提高检出率。对于一年内没有发生过结核报告的群体,从成本角度考虑,可以优先进行皮试初筛,结果阳性或可疑时再行IGRA确证。异常死亡个体应解剖并采集病料进行病理分析,以确认动物死亡原因。
此外,实验猴的某些特殊情况也会影响检测结果,如接种完全弗氏佐剂、使用某些麻醉药物、感染SRV等病毒造成免疫缺陷综合症、或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的等,这些因素应在检测评估中应加以考虑。
实验猴结核感染不仅严重威胁种群健康,影响动物福利,还可能跨物种传播给人类,构成公共卫生风险。同时,感染个体还会对科研实验产生干扰,影响数据的可靠性与重复性。当前,不仅国内实验猴养殖企业面临结核感染的难题,从东南亚多国引进的动物数量也越来越大,来源也更多元化,进一步加剧了结核病防控的复杂性。在此背景下,构建精准、高效、可操作的检测体系,已成为保障动物健康、维护公共安全和确保科研质量的共同基础,而科学、标准化的检测方法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技术应用专家共识》的发布,不仅为人类结核病的精准筛查与科学干预提供了权威指南,也为实验猴结核检测手段的规范化选择提供了有力借鉴。共识中所倡导的技术组合策略和分层分类原则,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推广价值。面对灵长类动物结核防控日益严峻的现实,这一共识为我国构建系统、高效、可操作的实验动物结核防控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保障生产和使用单位利益、科研质量与公共健康安全指明了方向。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