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实验动物
  • 本文以自然衰老的SD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免疫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探讨免疫系统在自然衰老过程中的作用,为衰老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新发布一项研究说,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的机器学习算法精确分析了黑猩猩的行走特征,有助深入研究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动物日常行走习性对身体的影响。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张国捷课题组研究表明,吸血蝙蝠演化出了专性食血的特殊适应。研究人员对普通吸血蝙蝠(拉丁名:Desmodus rotundus)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组装出了高质量的基因组序列,同时也对吸血蝙蝠的肠道微生物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1722027)等资助下,浙江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郭国骥教授团队在单细胞组学技术及哺乳动物全细胞表达谱系分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以“Mapping the Mouse Cell Atlas by Microwell-seq”(利用微孔板测序技术绘制小鼠细胞图谱)为题,于2018年2月23日在生命科学国际顶尖期刊Cell(《细…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云课题组联合普洱学院赵峰采用先进的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手段揭示了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毒液中所含有的毒素蛋白多肽在动物体内各种组织中也存在广泛的分布和表达;从蜈蚣毒腺以外的身体部位鉴定出超过10倍的毒素和毒素类似物,其中包括毒液和躯干共表达的100多种蛋白多肽…
  •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课题组牵头的研究团队发现,金头蜈蚣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可以在30秒钟内快速制服并捕食比自己体重大30倍以上的猎物。这一惊人的捕食效率是由于蜈蚣毒液中含有钾离子通道KCNQ抑制剂毒素SsTx。相关研究成果以Centipedes subdue giant prey by blocking KCNQ channels为题,发表在PNAS上,并受到…
  • 原创 |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之环境安全篇
  • 日本明治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小组最近培育出可用于脏器和细胞移植的小猪,将于明年初向有关机构提供这种小猪以开展移植临床研究。
  • 我们都熟知壁虎断尾求生的故事,但爬行类的这种求生技能最早是在什么时候演化出来的?吉林大学6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古老爬行类大鼻龙能断尾求生,是个十足的“逃生专家”。这项研究成果5日发表在世界知名科学杂志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上。
  • 构建稳定过表达的miR-31转基因小鼠,检测其主要组织器官中miR-31的表达变化情况并对在体miR-31过表达的应用提供合格的工具鼠。
  • 通常被用于获得某人注意、请求或者阻止做某件事情的信号——手势,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语言。它们不具备特定的语言和语法规则或者已被接受的词汇。不过,手势仍具有意义:例如,科学家在黑猩猩中记录到很多动作——从轻触嘴巴以索要食物到抬起手臂请求梳理毛发——被用于引发其他黑猩猩的特定反应。如今,研究人员在倭黑猩猩中发现了一些相似…
  • 在动物界中,很少有谁能比灰雁更加忠贞了。绝大多数灰雁都是一夫一妻制,成年后,它们常常只与同一只灰雁厮守到老,在随后的10余年中共度余生。只有在原配去世后,灰雁才会寻找新的伴侣。然而更加令人惊叹的是,很多雄性灰雁的伴侣都是同性。根据一些研究的统计,20%的雄性灰雁都是同性恋。
  • 建立分离纯化非肥胖性糖尿病(NOD)小鼠胰岛的方法,并对其体内外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 这项研究由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典等国的研究人员联合展开,他们对现存和已灭绝的象类的14个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其中已灭绝的有美洲乳齿象、古棱齿象、哥伦比亚猛犸象和真猛犸象,现存的有亚洲象、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
  • 观察氯胺酮?速眠新II 和咪达唑仑混合液诱导麻醉,氯胺酮和丙泊酚维持麻醉对实验时间长达8 h 的五指山小型猪的全身麻醉效果?
首页 上一页 144 145 146 147 148 下一页 尾页 共3015篇文章/共201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