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实验动物
  • 肥胖和饥饿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生理状态,涉及复杂的神经和激素调控机制。在研究这些代谢机制时,对饥饿信号敏感的NPY/AgRP神经元扮演了重要角色。今天,小赛要为大家介绍靶向下丘脑弓状核的Agrp-IRES-CreERT2-P2A-tdTomato小鼠(产品编号:C001558)。
  • 本文结合扬州大学 ABSL⁃3 建设 管理实践,从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入手对实验室建设布局、日常运行及污水处理、终末消毒具体措施和突发事件处置 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展开介绍,以期为今后操作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提供有益的参考。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联合暨南大学利用单个B细胞扩增技术,建立了马属动物抗体快速制备和筛选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新兴微生物与感染(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杂志上。
  • 对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近交系自发性 2 型糖尿病(T2DM)中国地鼠山医群体的血液生理生化 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
  • 制备不同浓度的兔软骨脱落细胞支架,并评估其理化性能和干细胞的相容性,为软骨修复提 供实验依据。
  • 研究说明《指南》建议的饲养密度对多数小鼠而言是偏低的,在此基础上增加小鼠的饲养密度不仅没有对它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还会产生某些益处,进而提升其福利水平。在管理上需要关注的是,高密度饲养下,需要注意通过增加换笼频率来控制笼盒内的氨浓度。
  • 2024年10月7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范衡宇团队(博士生吴韵雯(已毕业)为本文第一作者)在Developmental Cell发表题为RNA Surveillance by the RNA Helicase MTR4 Determines Volume of Mouse Oocyte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RNA解旋酶MTR4参与的RNA外切体复合物(RNA exosome)作为一种RNA监管机制,是卵母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检查点,…
  • 本文就蜂毒主要活性组分及其抗炎机制,及蜂毒治疗包括痤疮、特应性皮炎、银屑病、过敏性接触性皮 炎等 ISD 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为 ISD 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 本研究拟探讨小剂量舒泰(1. 5 mg / kg)肌注复合异氟烷吸入用于保留自主呼吸的小型猪气 管插管时 50%和 95%有效的异氟烷最小肺泡气浓度(50% and 95%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s effective inhaled, MAC EI50 and MAC EI95 ),为小型猪提供安全的麻醉插管方法。
  • 本文综述了达乌尔黄鼠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临床与航天应用的研究价值,介绍了目前国内达乌尔黄鼠在 实验室和野外的繁殖和实验动物化的进展,展望了将该物种模式动物化的前景及其关注点。
  • 研究人员绘制出一张全新的成年果蝇(黑腹果蝇)大脑图谱,这也是迄今为止所有生物中最完整的“全脑接线图”。该图谱展示了超过5450万个突触以及近14万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并揭示了新的神经细胞类型。
  • 本文总结了世界范围圈养和野生环境下猴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状况,对当 前常用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当前 NHPs 的防控检测最常见做法。
  •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题为“A gut reaction? The role of the microbiome in aggressio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巴伊兰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揭示了小鼠机体肠道微生物组与其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联。
  •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5-Formylcytosine is an activating epigenetic mark for RNA Pol III during zygotic reprogramming”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称之为5-甲酰胞嘧啶(5fC)的DNA修饰或许发挥着激活表观遗传学开关的功能,其能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启动基因的表达,这一研究…
  • 9月27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王立平研究组在《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猕猴额叶皮层对空间序列信息的工作记忆编程》的研究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共3004篇文章/共201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